Milestone 2: User Research

研究目的

透過訪談,了解當前人們在保存和展示在地特色、文化與歷史時,有哪些需求與痛點,進而幫助我們設計促進在地文化保存的服務。

研究問題

了解在地社區居民、社區發展協會、文史工作者,在保存和展示在地特色、文化與歷史時,其動機、情境、方法、目標、困難。

本研究內容所指之「社區」為一個:個人對其具有認同感與歸屬感,並擁有某些權利與義務的具體存在生活空間。因此「社區」可以是行政上有特定範圍的村里、社區,也可以是村落、庄頭、部落,還可以是人們心中所認定歸屬的群體共同生活圈。


訪談目標族群

族群一
積極社區居民



篩選條件:
① 關心在地文化保存
② 對所居住的社區有認同感

族群二
普通社區居民



篩選條件:
① 較不關心在地文化保存
② 對所居住的社區較無認同感

族群三
社區發展協會成員



篩選條件:
① 符合族群一的條件
② 曾加入社區發展協會

族群四
社區文史工作者



篩選條件:
① 曾投入社區文化保存
不一定要是他/她居住的社區


訪談問題(節錄)

族群一及族群二:積極社區居民及普通社區居民

  • 您如何記錄您的日常生活?
    有什麼生活經驗是您現在後悔沒有記錄下來的?
  • 您希望回憶以什麼媒介或形式重現?
  • 您如何分享您的生活紀錄?
    什麼樣的回憶、生活紀錄會讓您想要分享?
  • 您對您所居住的社區有什麼特別的回憶?
    您覺得什麼樣的回憶對您和其他社區居民都很重要?
  • 您覺得「保存您的社區的共同記憶」這件事對您而言有什麼意義?

族群三:社區發展協會成員

  • 您覺得您所居住的社區的特色為何?
  • 您剛才提到您的社區的特色是……,想請問您過去曾想如何試著推廣社區的特色?

族群四:社區文史工作者

  • 請您談談令您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文化保存的案子?
    當時有遇到什麼困難?
  • 可以請您分享最近一次收集資料的經驗嗎?
    哪種資料較難蒐集?

受訪者招募過程

  • 積極社區居民及普通社區居民:在社群媒體發佈招募廣告,邀請民眾填寫招募問卷
  • 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研究者主動聯繫交通大學附近的社區發展協會
  • 社區文史工作者:透過研究者的人際網絡尋找社區文史工作者

以下是受訪者招募問卷(點選圖片以放大):

以下是研究參與同意書:

受訪者人口特徵

P1

社區發展協會成員
年長女性
居住於新竹

P2

普通社區居民
男性學生
居住於新竹

P3

社區文史工作者
中年女性
居住於新竹

P4

積極社區居民
男性學生
居住於高雄

P5

社區發展協會成員
中年女性
居住於新竹

P6

普通社區居民
男性學生
居住於台北

P7

積極社區居民
女性學生
居住於台中

親和圖 (Affinity Diagram)

製作過程紀錄: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previous arrownext arrow
Slider

使用者洞察

核心發現

  1. 我認為保存個人/社區歷史原因是為了分享給想了解的人,成為有價值的東西,給後代子孫與居民回顧使其注意地區有歷史的一面,因而產生認同及歸屬感,最終促進各自的感情
  2. 我想要將回憶以語言文字、影音多媒體、新科技、歌曲戲劇、導覽互動、大腦、體驗現場實物等等媒介呈現。語言文字能傳達主體的主觀心境思維;影音多媒體方便易讀;保存舊時景物或用科技模擬出舊時景物,可以讓我感同身受。
  3. 我認為歷史文化要融入生活中,將過去記憶變成現代人或未來記憶的一部分
  4. 我認為在地人要的東西只有在地人做得出來,因此希望居民親自參與社區活動,透過佈工佈料的方式使社區最終得以自給自足
  5. 我會考慮分享內容的隱私及潛在閱聽眾來決定要如何分享(像較私人的只分享給熟悉的朋友或互動較熱絡的人,架網站分享學習歷程給學弟妹還有家人則是生活紀錄 ; 另外想公開分享的就放FB)

其他發現

  1. 我認為社區特色可以是來自過去也可以是後來發展而成的
  2. 我調查/記錄過去是為了自己,得知地區來歷及根據之前過錯/經驗得以鑑往知來
  3. 我參與/發起活動的目的可能是社區環境改造,凝聚社區共識使其生活品質提升令遊子返鄉或向政府表達訴求
  4. 我會記錄生活的時機點是有大事件發生、生活狀態改變時,不然就是隨心情記錄
  5. 我不確定我所分享的回憶是不是有價值的,讓我猶豫是否該分享,也造成文史工作者蒐集資料困難
  6. 我認為政府需要民間力量協助或公民去找當地的地方特色,而非僅僅做最低限度的維護
  7. 我認為社區文化活動的推動中,人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領導者換人會造成活動終止,沒有具有相關技能或語言能力的人才也會使得製作資料和推廣遇到瓶頸,再加上辦活動多在假日,但假日時許多居民有家庭活動或必須返鄉造成活動參與不熱絡
  8. 我認為沒有社區認同是因為政府對於文化保存常只有口號而無實際作為或者是後來才搬入等,導致居民間無交流而形成的
  9. 我認為可以藉由參與宗教、政府、非營利組織、節日、校友會等活動及共享生活中的空間、時間來提升自我的社區認同
  10. 我在活動前會採取 FB、LINE 群組、期刊、海報、網站作宣傳。缺點是長者不善操作,另外也會開會員通知、志工團、口耳相傳、社區電影院的預告片形式宣傳 ; 活動後會將 PPT 分享給其他社區互相學習、利用會員大會分享給社區居民、分享給政府表達訴求

研究小結

設計重點

在社區居民擁有揭露、詮釋、創作社區相關生活資訊的決定權的基本原則上,利用科技讓社區居民/非該社區居民能透過多元的線上策展方式認識、走過在地的過去,並產生興趣。

設計考量

  1. 上傳者個人資訊公開程度
  2. 上傳資訊內容規範
  3. 專業策展需有策展人協助規畫與籌辦
  4. 服務需取得社區營造領導人支持協助推廣
  5. 社區活動宣傳資訊可放入平台協助推廣

後續探索目標

可以如何透過服務設計讓社區居民願意主動揭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