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estone 5: Interactive Prototype

Lo-Fi Prototype Feedback Highlight

任務意見回覆
任務一:上傳照片及故事影片 00″55 – 02″33,上傳內容的類型是被分成三頁(照片+故事 | 照片 | 故事)嗎?如果是,也許可以設計成融合在同一個頁面中的不同媒體功能,讓使用者自己選擇要不要輸入文字或上傳圖片與音檔(像臉書要 po 動態那樣,想加照片/影片都在同一個輸入框一次完成)。要先決定上傳類型、切換三個頁面,給使用者的自由度相對比較少(他可能還沒決定好),因為可能使用者剛開始想要只 po 文字,輸入到一半覺得想加照片,要切換的話有點不順暢,或甚至要重新輸入?重新設計故事編輯流程,讓它更有彈性、更容易:素材類型可以是照片、影片、錄音、歌謠或文字,一或多個素材構成一個段落,一或多個段落構成一則故事。在編輯故事的過程中,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切換段落,新增或移除任何素材。
任務一:上傳照片及故事不喜歡錄音,想要用打字的不再把錄音當成最主要的素材類型,而是多種素材類型中的其中一種。使用者可以錄音,也可以不要錄音。
任務二:從地圖進入 AR 模式氣球上的「i」最像聽故事,「進入 AR」可能也是聽故事,但不確定使用者可能需要學習,才會知道點「進入 AR」按鈕可以聽故事。為了讓操作更符合直覺,將「進入 AR」改成「找他聽故事」。
任務二:從地圖進入 AR 模式一定希望有字幕,因為我不想開聲音,我平常不會開聲音若該故事含有文字,會顯示文字在 AR 畫面上。
任務二:從地圖進入 AR 模式有辦法快轉還是有進度條嗎?增加「前往上一段」及「前往下一段」按鈕,給使用者更多彈性。
任務二:從地圖進入 AR 模式AR 中點地板 icon 中的照片後出現的東西(疊圖用的舊照片)跟主頁中點地板 icon 中的照片出現的東西(一個可以放大縮小的照片)不同 —>(同動作不同結果)將疊圖的流程改為:主頁面的地圖上會出現「照片牆」圖示,點一下瀏覽周遭的照片、選擇照片、前往現場疊圖。在 AR 模式中不會出現跟疊圖有關的圖示。
任務三:從通知進入 AR 模式想要不用去現場也能看到一些介紹不論是否在現場,按一下 ⓘ(了解更多的圖示)都可以預覽故事,包含照片。
任務四:選取照片並疊圖「進入AR」不能連想到疊圖使用者可能需要學習,才會知道點「進入 AR」按鈕可以觀看他人疊圖。為了讓操作更符合直覺,將「進入 AR」改成「前往看舊景」。
任務四:選取照片並疊圖按圖片周遭會發生什麼?圖片可以丟掉嗎?如果選錯,怎麼取消目前圖片。想換圖片呢?使用者在照片牆上可選取多張照片,放入照片佇列,前往附近疊圖。將一張照片拖曳出照片佇列,可開始疊圖;將 AR 中的照片拖曳回照片佇列,可取消疊圖。使用者不需要疊完照片佇列裡的所有照片,點一下左上角的「×」即可回到主畫面。
任務六:人物換裝關於角色服裝,在主角行動過程中好像都看不到自己的裝扮耶,那這樣有設計服裝的需要?其他使用者在聽自己的故事時,會看到自己的裝扮;另外,自己的角色也會顯示在主畫面的地圖上,以及個人檔案中。
任務六:人物換裝請問 points 可以做什麼呢?使用者上傳故事或協助疊圖可獲得獎勵金,獎勵金可用來解鎖新裝扮。
任務六:人物換裝我在哪裡可以看到自己的獎勵金?各變化的解鎖金額? 個人頁面、換裝頁面、獲得獎勵金的頁面,都會顯示自己擁有的獎勵金。換裝頁面會顯示各個裝扮需花費的獎勵金。
任務七:使用探索功能探索功能有點不知道是在做什麼探索功能並非這個服務必不可少的功能,且現有的功能已經相當多了,探索功能若沒設計好,可能會模糊焦點、增加操作的複雜度,因此我們決定先刪去這個功能。
整體設計之前在台南也有一個看見家鄉的 APP,跟你們的服務很像,雖然服務本身立意很好卻使用者族群不夠明確(廣泛大眾),如果是新竹的文化活動原本都是誰在參與的呢?可以思考一下,六燃的部份基本上都是親子參與。這個服務的目標族群是在地居民,Persona 1、Persona 2 是內容提供者,Persona 1、Persona 2、Persona 3 是內容接收者。我們會繼續洞察在地居民的需求,改善服務的設計。

Micro-Usability Test Records

    

Participant 1 Video
Participant 2 Video
Participant 3 Video

Interactive (Hi-Fi) Prototype

(為了讓您有更良好的使用體驗,建議您使用電腦操作)